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解决方案 >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
1、机房工程简介机房工程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机房设计可以尽可能减少各种设备互相之间的干扰,极大减弱外部电磁场对系统的影响,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环境及所需的各种条件,保证计算机系统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2、机房装饰装修工程1) 机房室内装饰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2) 机房所在楼层建筑地面为基准。智
1、机房工程简介
机房工程是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机房设计可以尽可能减少各种设备互相之间的干扰,极大减弱外部电磁场对系统的影响,为系统提供可靠的环境及所需的各种条件,保证计算机系统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各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2、机房装饰装修工程
1) 机房室内装饰应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2) 机房所在楼层建筑地面为基准。智能化弱电机房活动地板的安装高度为300mm,净空达2800mm。
3) 智能化弱电机房天花采用铝合金微孔天花。
4) 室内装饰应选用不起尘、易清洁的材料。墙壁和顶棚表面应平整,减少积灰面。装饰材料可根据需要采取防静电措施。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易除尘。
5) 在抗静电活动地板下铺设保温融热材料。机房采用中压石棉板上压电化铝板面保温材料来控制平面、立面隔热及热量的散失,提高楼面的隔热保温防止凝露的功能要求。
6) 为了机房安全及设备的运行安全,所有机房与外界连接的管线槽口处均采用专用防火隔绝材料封堵,从而符合了消防规范技术要求和防止虫、鼠进入机房的要求。
3、机房照明系统
1) 机房照明的照度标准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机房的平均照度可按300lx取值;
二、基本工作间、第一类辅助房间的平均照度可按200lx取值。
三、第二、三类辅助房间应按现行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取值。
2) 机房、基本工作间宜采用下列措施限制工作面上的反射眩光和作业面上的光幕反射。
一、使视觉作业不处在照明光源与眼睛形成的镜面反射角上;
二、采用发光表面积大、亮度低、光扩散性能好的灯具;
三、视觉作业处家具和工作房间内应采用无光泽表面。
3) 工作区内一般照明的均匀度(最低照度与平均照度之比)不宜小于0.7。非工作区的照度不宜低于工作区平均照度的1/5。
4) 机房内应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宜为一般照明的1/10。备用照明宜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
5) 机房应设置疏散照明和安全出口标志灯,其照度不应低于0.5lx。
6) 机房照明线路宜穿钢管暗敷或在吊顶内穿钢管明敷。
7) 大面积照明场所的灯具宜分区、分段设置开关。
8) 技术夹层内应设照明,采用单独支路或专用配电箱(盘)供电。
4、机房静电防护及接地
1) 采用的活动地板可由钢、铝或其它阻燃性材料制成。活动地板表面应是导静电的,严禁暴露金属部分。单元活动地板的系统电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2) 机房内的工作台面及坐椅垫套材料应是导静电的,其体积电阻率应为1.0×107~1.0×1010Ω·cm。
3) 机房内的导体必须与大地作可靠的联接,不得有对地绝缘的孤立导体。
4) 导静电地面、活动地板、工作台面和坐椅垫套必须进行静电接地。
5) 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导静电地面和台面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10cm2。
6) 静电接地可以经限流电阻及自己的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宜为1MΩ。
7) 机房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电子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
8) 电子计算机机房应采用下列四种接地方式:
一、交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二、安全保护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
三、直流工作接地,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
四、防雷接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执行。
9) 交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直流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等四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按其中最小值确定;若防雷接地单独设置接地装置时,其余三种接地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其中最小值,并应按现行国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要求采取防止反击措施。
10) 对直流工作接地有特殊要求需单独设置接地装置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及与其它接地装置的接地体之间的距离,应按计算机系统及有关规定的要求确定。
11) 电子计算机系统的接地应采取单点接地并宜采取等电位措施。
12) 当多个电子计算机系统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时,宜将各电子计算机系统分别采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
5、机房消防系统
1) 主机房设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并应按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执行。
2) 机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
3) 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与空调、通风系统联锁。空调系统所采用的电加热器,应设置无风断电保护。
4) 机房吊顶的上、下及活动地板下,均应设置探测器。
5) 主机房宜采用感烟探测器。
6) 主机房内空调设备时,应受主机房内电源切断开关的控制。机房内的电源切断开关应靠近工作人员的操作位置或主要出入口。
6、机房UPS电源系统
1) 机房配置UPS电源系统,做冗余备份具有可扩展功能和冗余功能。
2) UPS电源供电范围:所有机房内的服务器、交换机、安全设备、智能化弱电设备、管理工作站等。
7、机房精密空调系统
1) 根据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中规定机房的温湿度要求。
2) 机房的环境是靠空调机来实现的。但是,机房的洁净度则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机房要密封、墙体围护结构要清洁。
第二、机房要保持正压,防止脏空气侵蚀。新风做到两级净化,即初效、亚高效过滤器,从而使输入机房的空气洁净度大大提高。
第三、空调机设中效过滤器,并定期更换,从而保证机房空气在不断循环中得以净化。
3) 设备的容量计算及选型
由于计算机信息机房属计算及动力机房,需根据机房设备发热量与计算空调所需制冷量,并在考虑总冷量时,需加上适当的富裕量,才能满足机房空气调节需要。
4) 精密空调送风方式
设计选用的机房专用空调,制冷方式为风冷制冷,送风方式为下送风上回风。
5) 空调机的上下水问题
空调机上下水一般可以在地板下的空间内安装。本机房采用专用空调机,则需要上下水管。上水管1/2”~3/4”为空调机加湿提供水源,下水管1”~3/2”用于排空调结露水。下水管应有千分之三的坡度。
本设计在机房内安装漏水报警系统,一旦漏水,系统将自动报警,催促值班人员采取措施,避免机房受到不应有的损失。
6) 室外机组
机房采用精密空调,为风冷式空调机。空调机分成室内机和室外机两部分。根据本机房所在大楼的环境情况及空调机本身特性考虑,机房专用空调的室外机安装在商业区楼顶。
8、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为建立包括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主要监控对象包括:精密空调、UPS、电量检测、开关监测、温湿度、漏水检测等,同时系统集成门禁、视频监控、消防报警、设备和综合布线信息管理与维护管理系统在内的多个智能化子系统。实现对中心机房的全面管理,实现7×24×365的全面集中监控和管理,保障机房环境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以期实现最高的机房可用率,并不断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机房管理监控平台要能实现四个目标:
v 为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运行提供高度稳定可靠的监控信息资源;
v 节省机房运行管理费用,达到短期投资长期受益的目的;
v 确保提高机房管理工作效率并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v 系统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适应发展需要,做到具有可扩展性、可变性,适应环境的变化和工作性质的多样化。
按监控内容进行划分,系统监控数据内容主要包括:
v 机房动力环境和场地环境:UPS、精密空调、动力供配电电量检测(含重要机柜开关状态)、通风设备、配电开关、漏水检测、温湿度等,此部分主要通过各类I/O接口或由相关前端检测设备提供的智能化数据通讯接口直接进行检测和监控;
v 机房安全保障环境:门禁出入、视频监控管理及消防报警等,此部分通过各子系统提供的数据接口及通讯协议实现集成管理(此部分也可以直接通过I/O接口或数据接口直接纳入系统进行监控);
v 信息管理:包括有机房所有设备、综合布线、配线架信息点的管理等,可以对设备的各类信息进行综合的管理。
9、防雷接地系统
1) 机房应按照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作好防雷措施,在重要设备端需要设计完善的防雷系统,电源防雷装置至少分为三级,防雷器采用质量可靠的设备,具有防浪涌、防雷击过流保护能力。
2) 信息中心机房设计接地铜排;由其中两路分别引两根接地排至楼层设备间与原弱电井内;
3) 走线架采用跳接法用32mm2的双色地线与接地汇集铜母排联成一体。
4) 接地汇集铜母排与引入的大楼保护接地链接。
5) 抗静电地板胶、金属墙板、金属吊顶板、玻璃隔断金属框架及设备机架机柜等均应做安全可靠的接地。
6) 接地装置的设置应满足人身的安全及计算机正常运行和系统设备的安全要求。地线系统:交流工作接地≤4Ω,安全保护接地≤4Ω,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按计算机系统具体要求确定。具体技术要求应参照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2887-2000《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和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符合技术指标中的有关要求,有特殊要求的设备进行特殊处理。若采用联合接地,需要同时满足以上四种接地要求,且要求总接地电阻小于1Ω,须保证接地线之间不产生电位差,不相互干扰。
RELATED CASE